🚩四月大嬰兒肉毒桿菌中毒,都是太早吃副食品惹的禍?🚩
這幾天有一個兒科界的大新聞:一名四個月大的嬰兒食用自製蔬菜泥後肉毒桿菌中毒,住院治療中。這個事件引發諸多討論:家中自製的蔬果泥怎麼會有肉毒桿菌呢?四個月大的嬰兒能不能吃副食品呢?
首先介紹一下肉毒桿菌。這是一隻廣泛存在在自然界中的細菌,包含土壤、水、動物排泄物等等,當遇到缺氧環境時容易產生毒素。這種毒素大家應不陌生,用在美容可以除皺紋,因為它可以阻斷神經傳導使肌肉放鬆;如果造成全身性中毒,就會發生肌肉無力、眼皮下垂、瞳孔放大、顏面神經麻痺、便祕、講話甚至呼吸困難造成生命危險。
✅造成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的途徑分成三種:
(資料來源:衛服部食藥署)
📍食因型肉毒桿菌中毒:直接攝食受肉毒桿菌毒素汙染之食品
📍腸道型肉毒桿菌中毒:肉毒桿菌芽胞在腸內萌芽增長並產生毒素。
📍創傷型肉毒桿菌中毒:傷口深處受到肉毒桿菌污染而產生毒素
一歲以前的嬰兒因為腸道免疫系統未成熟,腸內益生菌也還沒建立完善,比較容易發生腸道型肉毒桿菌中毒。因此一歲以內的嬰兒必須避免吃容易被肉毒桿菌汙染的食品,最為人熟知的就是「蜂蜜」🍯。
這次四個月大嬰兒中毒事件發生後,國健局立刻發佈聲明,建議嬰兒應於6個月大以後再添加副食品。不過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,4~6個月就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。其實歐美國家及WHO建議於6個月後添加副食品,主要是希望鼓勵純母乳哺育至6個月大。以WHO的立場,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國家,由於食物製備、水源衛生比較不可靠,而母乳是最衛生且優質的營養來源,自然會建議6個月後再吃副食品。而台灣的家長添加副食品喜歡「慢慢來」,6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,往往8~9個月大還在「吃素」,從副食品中攝取的鐵質、鋅等營養素不足,加上許多寶寶在3~4個月大會出現厭奶期,所以給予一個4~6個月添加副食品的緩衝期。
其實無論是4個月或是6個月大的寶寶,腸道免疫都尚未完全成熟,因此添加副食品的重點在於食品製備的安全性。
✅所幸肉毒桿菌毒素不耐高溫,掌握幾個基本原則,就能避免寶寶肉毒桿菌中毒:
⭕蔬果充份洗淨泥土並去皮
⭕真空包裝食品、所有生食都需充份加熱(煮沸至少10分鐘且充分攪拌)
⭕切水果的刀具砧板要專門分開(因為水果一般不會加熱)
⭕一歲以前不要吃蜂蜜
如果要讓寶寶六個月大以後再吃副食品,就應該讓他快速進展到均衡飲食,才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哦!